金秋時節,余慶縣松煙鎮中樂村的2500畝稻田里,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曳,一臺臺搭載GPS系統的聯合收割機穿梭其間,轟鳴聲與農戶的笑聲交織在一起,一幅機械化豐收的畫卷正徐徐展開。作為全省稻油輪作示范點,近年來,中樂村依托良種良法與智慧農機,不僅實現水稻高效收割,更為后續油菜種植筑牢基礎,讓“糧袋子”更穩,“菜籃子”更豐。



“我家這里有2.5畝水稻,以前請人的話八個人要一整天才能收割完,現在好了,收割機不到一個小時就搞完了。”余慶縣松煙鎮中樂村村民龐德權站在田埂上,看著收割機精準切割、脫粒、清選,手機上實時顯示著收割畝數和產量數據,滿臉笑意。今年,中樂村提前謀劃布局,依托良種良法與智慧農機協同發力,實現了水稻從種植到收割的全程機械化作業。
“這臺收割機裝了GPS定位和產量監測系統,割完一塊田,畝數、收成數馬上就能在終端顯示,既精準又省時間?!必撠熓崭钭鳂I的農機手高樹祥介紹,以往人工估算產量誤差大,如今智慧農機讓數據“說話”,不僅方便農戶核算收成,也為后續農業生產規劃提供了精準依據。據中樂村黨支部書記、主任王溱介紹,今年中樂村水稻平均畝產達650公斤,較去年增產3%,實現了“良種+良法+良機”的高效融合。
作為全省稻油輪作示范點,中樂村在水稻收割結束后,將迅速轉入油菜種植階段。今年村里還創新推出“代耕代種代收代銷”的“四代”服務模式,由村集體牽頭統一協調農機資源,為村民提供從耕地、播種、施肥到收割的全流程服務,切實解決農戶“種不動、管不好、收不及時”的難題。
“同時,我們將主動對接市場,聯系銷路,一條龍解決農戶面臨的勞動力不足,銷售渠道不暢等實際難題。這種‘稻+油’輪作模式,不僅能最大化利用土地資源,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,切實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。”王溱說。
據了解,今年中樂村種植水稻2500畝,預計可收獲1625噸。全縣水稻種植面積9萬余畝,其中優質稻占比100%,機械化收割率超過58.5%。下一步,余慶縣將以中樂村為樣板,持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,推動稻油輪作模式擴面提質,讓更多農戶享受到現代農業發展的紅利,為保障糧食安全、促進農民增收注入強勁動力。
客服熱線:











